近年來,人工智能迅速崛起,產業發展愈發受到關注,作為時代變革和科技革命的新一代源動力,其與生物識別、自動駕駛、機器人、無人機等技術相結合,在眾多領域獲得了廣泛應用。不過,恩格斯曾言,科技的應用早是從軍事領域開始,換句話說,軍事領域更能為科技發展提供良好空間和機遇。那么,在目前一致關注人工智能發展和應用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軍事”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各國軍事發展搶占AI高地
事實上,“人工智能+軍事”早已是現代軍事發展的主流。二戰以來,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之后,越來越多國家逐漸意識到,現代戰爭不僅僅是對于領土和資源的爭奪,更重要的是對民眾、對國家和對經濟發展的保護。在此背景下,軍事數字化、智能化和無人化的趨勢開始凸顯,“人工智能+軍事”日漸成為了各國共識。
其中,美國早早的便將人工智能置于其軍事發展的核心地位。近些年,不管是在阿富汗還是在伊拉克等戰爭中,其搭載人工智能的無人機和機器人都獲得了大量運用,同時2014年以來,美國還將智能化無人系統作為第三次“抵消戰略”的重點給予巨額投資,并成立專門人工智能小組用于國防情報搜集和分析,發展可謂取得了較大突破。
而作為曾經“冷戰”時期的對手,俄羅斯也是緊跟美國腳步。2008年,俄羅斯在“新面貌改革”中也將人工智能作為重點投資領域,并后續發布《2025年前發展軍事科學綜合體構想》,強調人工智能對未來戰爭的重要影響。在此高度重視下,時至今日俄羅斯已經擁有了1800多架軍用無人機和各式掃雷與作戰機器人,發展絲毫不落人后。
除此之外,歐盟也在2013年提出了為期10年的“人腦計劃”;戰事不斷的以色列在其境內部署了大量高自主性的“哈比”無人機;韓國國防部表示將在2020年投入75億韓元助推人工智能軍事化運用......無數國家都在積極搶灘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和發展。而未來,隨著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軍事革命核心驅動力的愈發顯現,各國間的比拼還將更趨激烈。
AI帶給現代戰爭重大變革
那么,為什么如此多的國家都在爭搶著發展人工智能呢?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的落地究竟有什么意義呢?其實,人工智能給現代軍事帶來的影響不僅體現在武器裝備上,還體現在戰略戰術和作戰思想上,對于現代戰爭而言,人工智能可以說徹底改變了其原有的本質、手段、結果和規則。
如果說,過去戰爭的本質是暴力奪取,那么現在有了人工智能技術,戰爭的本質便變為了斗“智”。如今想要擊敗一個國家,已經不必再像以前一樣通過戰爭奪取土地和資源,只需利用科技干擾和影響對方,便能通過小化的代價得到大化的利益。就比如,操縱或干預一國大選,便可能取得與傳統戰爭同樣的打擊和壓制效果,而付出的成本和損失卻更低。
同時,人工智能不僅將戰爭的本質變為科技斗智,其還通過改變戰爭手段和形式改變了戰爭的結果。人工智能時代,取得戰爭勝利的關鍵已經由傳統軍隊和武器變為了技術本身,科技實力作為軍事實力的基礎,國家間的科技差距越大則戰斗力差距也就越懸殊。在這樣的演變趨勢下,兩國作戰的結果單純從科技實力比拼就已經能夠看清,且更難被逆轉和改變。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給現代戰爭帶來的影響還體現在民眾對戰爭的認識上。過去的戰爭暴力而殘酷,民意反對聲此起彼伏,而隨著科技化戰爭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武器不僅可以避免平民傷亡,還可以實現打擊動作的無人機。面對這樣的戰爭,其損耗和傷亡都微乎其微深甚至不復存在,更加滿足普通民眾對戰爭的期望和考量。
未來走向成熟需注意這些
綜上可見,人工智能在軍事方面的落地,的確給現代戰爭帶來了重大利好。不管是對武器裝備的升級還是對戰爭模式的改變,抑或是對戰爭本質或結果的影響,都推動著現代軍事發展朝著更利于人類的方向發展。但軍事智能化的發展真的就全然只是有利無害的嗎?
當然也并不是!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的應用由于受到了規范不完善、約束不全面、發展還尚淺等情況的影響,同樣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就比如,現代戰爭的規則還無法很好的針對人工智能武器和裝備,而由其造成的平民傷亡該讓誰來負責?同時,人工智能帶來的各種倫理問題又該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都阻礙著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
而除了人工智能時代的科技治理規則尚未確立這一問題之外,無人愿意推動規則確立同樣也是制約人工智能前進的又一問題。因為出于鞏固自身利益的考慮,在軍事領域掌握人工智能技術的國家基本不會主動和首先推動相關限制規則制定,因此要促進人工智能有序發展很難找了“領頭人”。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當前人工智能面臨著治理規范缺失和建設不易兩大難題,這兩大難題成為了影響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成熟發展的大障礙。未來,人工智能與現代軍事的結合還需好事多磨,推動“人工智能+軍事”的成熟發展離不開每一個國家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