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世界中,1024是2的十次方,二進制的基本計量單位之一,1KB的字節數,也因此組成了程序中基礎的基因序列。在現實世界的時間軸上,10月24日,是的節日。
10月24日,科大訊飛公司在安徽合肥開啟了一場面向A.I.的人工智能盛會。科大訊飛自2017年發起“1024節”,希望用新全的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促進跨行業鏈接、多領域碰撞及新技術升級。
今年的科大訊飛大會歷時三天,涵蓋1024開幕式、1024計劃發布、生態產品發布、2019iFLYTEK AI大賽決賽、Al生態展、行業高峰論壇等節日活動。
發布新《1024計劃》,與教引、生態、公益相結合的計劃3.0
在10月24日上午的主論壇上,科大訊飛輪值總裁胡郁發布了新升級的《1024計劃》,這項計劃體現了A.I.與教引、生態、公益的融合。
教引計劃3.0旨在打造A.I.產業學習平臺,構建A.I.產業成長路徑,并指引A.I.產業發展方向。目前,科大訊飛已設立擁有超過31萬學員訊飛A.I.大學,訊飛A.I.大賽,并建立A.I. Lab以推進校企合作。訊飛A.I.服務市場能夠起到整合A.I.產業上下游鏈路的作用,扶持生態企業1800家。
在生態方面,科大訊飛致力于打造去中心化的生態賦能體系,旨在拓展A.I.平臺能力,降低A.I.創新門檻,提升A.I.產品體驗。A.I.生態目前形成了能力星云、iFLYOS & A.I.oT、解決方案三大生態產品矩陣,吸引160萬生態伙伴入駐,并成為國內大的人工智能開放平臺。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開幕致辭中介紹,“訊飛打造出了真正雙向開發的平臺,不僅對開放,也對技術提供商和研究者開放。”
將人工智能與公益相結合,科大訊飛近年來的做法有諸多亮點。其中,A.I.公益的方言保護計劃吸引700萬人參與,聯合超過100家合作伙伴,覆蓋10大方言區。同時,科大訊飛為所有的助殘應用提供免費的A.I.技術服務,并為所有助殘輔具類合作伙伴提供免費A.I.技術服務。據統計,在開放平臺上注冊的公益助殘類應用有1121個,日均服務量近1億次,已服務70多萬終端障礙用戶。今年9月16日,科大訊飛還成為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自動語音轉換與翻譯供應商。
胡郁認為,知識、經驗、數據、利益的分享愈發重要,通過混合的方式建立新生態下的共贏合作是成功的關鍵。科大訊飛將堅持打造去中心化的商業生態體系,通過A.I. Agent 與各產業領域深度結合,共同構建屬于不同領域生態的“Keystones”。
對于開放平臺的前景,劉慶峰表示,“人工智能是解決生活剛需的大趨勢,注定會讓創業英雄們百花齊放。”在產業生態中,會有大量“小而美”的公司取得較好發展。
新技術、新產品,科大訊飛怎么做人工智能必選題?
以往比拼算法指標、識別準確率,新的人工智能資本故事則多圍繞“自研芯片”。但是,人工智能公司不只是講故事給資本市場聽,技術和場景始終是繞不過的必選題。
從2000年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到2017年成功入選我國首批四大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作為聰明企業之一的科大訊飛自帶技術光環。
在大會上,科大訊飛AI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劉聰分享了科大訊飛的新技術動態。憑借性聽感量化編碼框架和GAN建模技術,科大訊飛將自然度得分刷新至4.5分。在機器閱讀理解評測中,科大訊飛超越人類平均水平。基于深度全序列卷積神經網,科大訊飛研發出了高精度的記憶增強式多通道端到端語音識別技術。
劉聰強調,AI語音技術的門檻比很多人想象中的要高,除了要借助深度學習開源框架、公開數據、算法、算力等,還需要DFCNN、多模態合成、算法調優等技術的運用。劉聰還指出,AI的技術門檻其實處于不斷提高的過程。
劉聰還在演講中分享了科大訊飛“頂天立地”的理念和追求:在核心技術上持續突破,在應用落地上不斷探索。
在應用落地方面,科大訊飛早已開始布局。自2013年起,科大訊飛就推出了一系列關于人工智能的涉及教育、醫療、政法、安全、智慧城市等領域的終端消費領域產品。在演講中,科大訊飛消費者BG副總裁于繼棟介紹了科大訊飛在家居、車載、教育、傳媒、營銷等不同行業的解決方案。而據劉慶峰介紹,目前,科大訊飛已經擁有89項行業解決方案。
同樣據于繼棟介紹,隨著物聯網風口愈發顯著,AIoT已經成為科大訊飛的核心戰略之一。這也意味著,科大訊飛將加大AIoT相關技術的研發投入。與此同時,借助IFLYOS系統,各行各業的們可以方便地調用訊飛的核心技術。
回應熱點問題,科大訊飛希望未來能提供芯片的方案
在隨后的采訪環節,胡郁針對一系列熱點問題做出回應。針對科大訊飛被美列入實體清單,胡郁表示,“芯片供應商確實作出了反應,但科大訊飛在消息出來之前已經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近期不會有太大問題。”胡郁還表示,未來科大訊飛將積極尋找替代方案供應商。“整體而言,這一事件對長期的業績影響會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對于主要的、在國內的業務,受影響范圍不是特別的大。”
科大訊飛擅長的領域無疑是語音技術。據胡郁透露,關于圖像、自然語言等其他技術,科大訊飛也會根據發展需要進行探索,同時也會積極借力國內合作伙伴。在未來,已經在多語言技術方面積累多年經驗的科大訊飛,將面向用戶布局市場。此外,科大訊飛也會協同海爾、華為等企業參與競爭。
“我們現在提供了云計算方案,我們希望將來也能提供芯片的方案。”在備受關注的芯片領域,科大訊飛已經有所動作,未來將進一步加強同國內優勢芯片企業的合作。
回到大會的議題人工智能,熱點的莫過于人工智能安全問題。胡郁指出,想要防止人工智能作惡,首先要對人工智的原理和機制比較了解。其次,要借助法律法規來應對我們以往沒有遇到的新情況。胡郁還認為,媒體在提升大家對人工智能安全隱患的提升認知的同時,也不應單方面強調人工智能的危險性。
科大訊飛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智國在技術層面進行補充,產品研發部門往往考量技術應用場景,從而為詐騙設置門檻。舉例來說,智能音箱往往靠語音喚醒,如果音箱在線工作,語音不斷送到云端并使用云端計算,就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智能音箱就可能因此變成語音監聽器。“如果借助邊緣計算,敏感數據在本地完成計算,安全性能就可以得到提升。”
人工智能逆勢上揚,到了兌現紅利的節點?
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德勤在新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人工智能市場將在未來幾年經歷現象級的增長。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演進,更多人愿意相信:我們進化到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的智能經濟新階段。
科技部在10月18日發函,支持合肥、杭州、深圳、天津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其中要求合肥充分發揮人才和技術優勢,強化人工智能創新供給。合肥市政府副市長王文松表示,目前全市人工智能企業達到570余家,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而在嗅覺為靈敏的資本市場,人工智能概念股近期走強。根據被冠以“人工智能股”的科大訊飛近日發布的公告,預計前三季度盈利33000萬元到380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0.6%到73.4%。
不過,關于如何標定人工智所處階段,劉慶峰一直有著自己的清晰規則。,人工智能有沒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應用案例。第二,這些案例是靠人力資源和資金堆出來的面子工程,還是可以規模推廣的產品和系統。第三,人工智能的應用成效必須可以統計、量化,諸如會節約多少成本,提高多少效率,減少多少危險崗位。
在24日的大會上,劉慶峰分享了自己的判斷:人工智能的紅利確實已經到來了。在未來,科大訊飛將如何兌現人工智能時代的紅利? “1024節”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