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大小事,周末不打烊:FB被指濫用面部識別數據、滴滴自動駕駛或將落地上海、李彥宏烏鎮大會首提智能經濟……新的一周開始,這個周一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周末發生的那些不容錯過的行業要聞與熱點話題吧!
【行業要聞】
70%以上的頭戴式VR終端由中國生產
工信部部長苗圩在2019世界VR產業大會上表示,中國是虛擬現實產業創新創業活躍、市場接受度高、發展潛力大的地區之一,生產了70%以上的頭戴式VR終端,具有較為完備的設計制造能力。
短評:從苗部長的講話來看,我國在虛擬現實產業發展、創新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市場成熟度不斷提升,未來市場空間也值得期待。不僅如此,我國在研發、設計、制造等全產業鏈環節都具備不俗實力,整體制造水平持續加強,愈發受到客戶的信任與依賴。
FB被指濫用面部識別數據 或將面臨350億美元集體訴訟
10月20日消息,據外媒報道,在伊利諾伊州的一場涉及濫用面部識別數據的350億美元集體訴訟中,Facebook出師不利。法院駁回了滿席聽審請求,意味著Facebook不再有機會中止該訴訟案。
短評:隨著人工智能熱潮的興起,生物識別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也不斷提速,以面部識別、語音識別為代表的技術與產品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市場上,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但是,生物識別技術的廣泛應用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隱私保護和個人數據安全等隱患。如果不能在安全性上過關,這些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將遭遇更大阻力,而科技公司也將面臨更多的“麻煩”。
谷歌兄弟公司Wing在美推出商用無人機遞送服務
10月19日消息,據外媒報道,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子公司Wing在弗吉尼亞州推出世界首例商用無人機遞送服務,向克里斯蒂安斯堡居民遞送零食和保健產品。
短評:這是否是世界首例商用無人機遞送服務還有待商榷,畢竟此前已經有很多的公司都宣布自己完成了無人機配送、運輸等服務。不過,Wing此番在弗吉尼亞州推出這一服務,無疑體現了無人機在遞送服務領域正加快實現商用的主流趨勢。我們可以期待,在相關法律法規日漸完善、安全問題得以確保的情況下,無人機在物流等各個行業的應用將越發深入、廣泛。
滴滴自動駕駛或將于年底落地上海
目前,滴滴已經在上海取得自動駕駛路測牌照,前期預計將投放30輛自動駕駛汽車用于示范運營,訂單距離可超過10公里。滴滴出行副總裁、AI Labs負責人葉杰平透露,滴滴自動駕駛出租車快或將于今年年底在上海落地,用戶可以在上海特定區域內打到滴滴無人駕駛出租車。
短評:前不久,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已經落地長沙。現在,作為國內出行服務領域的領頭羊,滴滴顯然也希望在自動駕駛出行方面占據優勢地位。當然,滴滴無人駕駛出租車表現如何,又能否贏得與百度的競爭,我們還需拭目以待。可以肯定的是,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將逐漸普及,而自動駕駛汽車也將越來越普遍出現在我們眼前。
【熱點話題】
李彥宏烏鎮大會首提智能經濟 稱AI可讓人獲“永生”
10月20日消息,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出席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并發表演講。演講中,李彥宏提到“智能經濟”新趨勢。他認為,“智能經濟將給經濟帶來新的活力,是拉動經濟重新向上的核心引擎。”此外,李彥宏表示“人工智能不僅不會毀滅人類,反而可以讓人們獲得‘永生’”。
短評:目前,數字經濟產業規模愈發龐大,而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智能經濟正逐漸“成形”,成為助推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人工智能可以提升生產效率,也能讓生活更便捷,人們的信息能夠實現保存,身體健康也可以得到更好地維護,這是其益處。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等技術帶來的一些隱患也不容忽視,例如隱私安全、網絡安全、倫理道德風險等。
中國電科董事長熊群力:數據已成為水電一樣的必需品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熊群力表示,網絡正在人類社會發生深刻變革,傳統意義上的時空被不斷拉近,“天涯咫尺”已不再是幻想;以網絡為中心的生產生活方式成為趨勢,數據已經成為水電一樣的必需品。
短評:在互聯網、物聯網加速普及的過程中,數據的“量”飛速提升,其價值也逐步體現出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產業的建立,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數據不僅在“量”上實現了劇增,而且其“質”的提升也愈發凸顯。可以說,數據已經成為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必需“燃料”,其價值的增長是顯而易見的。“成為水電一樣”不僅說明了數據的重要性,也深度說明了其普遍性,及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對于上述事件與話題,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