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一直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話題之一,不管是國家對環境保護的標準,還是環保執法的力度不在不斷加加深,這催生了環保相關產業的快速增長。環境保護作為一項民生工程,關系到人類生存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科學利用理論與技術方法,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解決各種問題,保護和改善環境的一切人類活動。安防作為維護社會公共安全的基礎行業,也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不僅在自身生產過程中遵守環境保護法,也積極發揮技術與產品優勢,為環保事業工業一份力量!
垃圾分類
近年來,隨著《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等逐步落實,我國垃圾分類事業步入快車道。在這個過程中,安防科技為解決傳統垃圾分類難題提供了新思路。比如:通過在小區的垃圾分類投放點安裝攝像頭,可以地記錄居民的垃圾投放情況,如果有人員違規操作,執法部門可據此采取相應措施;在可疑人員排查方面,智能監控探頭更有用武之地,一旦發現有異常行為的人員,系統會自動報警,讓違法者無處逃遁;在運輸處理方面,企業可以通過實時監控的大數據系統,排出清理垃圾的優先順序。
大氣污染
一直以來,大氣治理就是老大難問題,我國許多地區都不同程度地面臨著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的壓力。由于污染氣體容易擴散、大氣污染源種類繁雜,而且污染源定位難度也較大,因而監管方面始終存在障礙。2017年以來,無人機在環保領域的應用開始逐漸增多。在過去一年秋冬季的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中,我國陜西、安徽、四川等多個省市區的環保部門都在采用傳統措施的同時,利用了無人機這一新銳“武器”協助監測大氣環境情況。通過發掘“無人機+大數據”的價值,能夠為環境保護提供更多有利資源,同時也能延伸無人機的服務產業鏈,進一步擴大無人機應用市場的發展空間。
噪音污染
現代生活中,噪音污染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然而,一方面,噪音污染隨著城市快速發展,帶來越來越大的危害;另一方面,大眾對噪音污染仍處于忽視狀態。噪音污染對人體的傷害其實超乎想象,但噪音污染又不同于水、大氣和固體廢棄物這三大公認城市污染,它是屬于感覺公害,人工也無法集中進行處理。好在“科技改變生活”,借助科技的力量,噪音危害完全可以盡可能的降低甚至避免。清聽聲學定向音響聚音寶,通過技術手段,讓聲音像手電筒的直射光一樣,定向傳播”的技術,巧妙控制了聲音傳播的方向以及傳播廣度,實現中國聲音環保領域里程牌式的創新突破。在智能交通領域推出的“違法鳴笛抓拍”可以在禁笛區準確抓拍到鳴笛車輛,作出相應的懲罰。
光污染
除了固廢、大氣、噪音,近年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光污染的概念也被提上日程。隨著智慧城市的推進,城市建筑亮化工程、智慧照明等的項目也越來越多。在LED顯示屏行業一直有“一亮遮百丑”一說,所以使用高亮度LED光源成為習慣。但過高的亮度會造成“光污染”。“光污染”產生主要在兩個環節,一個是顯示屏的制造環節,二是在顯示屏使用的環節。而造成光污染的主要原因還在于,行業內容沒有統一的界定標準,大家都靠自己的理解定義。2018年10月1日《LED顯示屏干擾光評價要求》(GB/T 36101-2018)實施,對LED顯示屏夜間干擾光的分類和評價要求作了明確規定,重慶還進行了了首例LED顯示屏光污染案判決。
除了LED顯示屏,安防行業道路交通閃光燈同樣飽受詬病。閃光燈雖不會對人眼造成損傷,但在夜間行駛時會對駕駛員造成短暫的視野盲區,給行車駕駛埋下安全隱患。海康威視發布海康神捕環保抓拍系統,該系統可以提供一系列光污染解決方案,持續助力綠色文明城市的創建,讓駕駛者看到更多道路安全,讓百姓看到更多綠色文明。
其實,安防行業之于環保行業做的遠不止這些,安防也不僅僅簡單的對環保某一領域或某一問題進行解決,也提出了整體的解決方案。如海康威視提出一個以氣養城,以水潤城、以綠茵城為中心思想的全量化生態保護整體解決方案。結合遙感、無人機、傳感器、視頻等設備,通過對大氣、水、土、生態的實時監測感知,幫助管理者全面掌握環境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通過數據匯集到綜合數據可視化應用系統,為決策者提供數據支撐,及時發現環境污染事件,提高環境風險防控能力,為科學診斷與評估、科學治理提供有效依據。
結語:環保工程是一項長遠的工作,仍重而道遠。安防行業以切實解決社會問題為基礎,為環保事業出一份力!
(原標題:共享藍天白云生活 智慧安防助力環保)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