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本站原創】如今,伴隨著醫療供給端和需求端的消費訴求,以及企業、資本、政策的日益青睞,醫療機器人的市場化發展正在持續升溫,未來,我國需要從技術、價值普及等方面出發,推動其產業化發展進一步加強。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等技術的持續深入,以及相關應用的不斷拓展,醫療作為民生重要領域之一,其發展飽受人們關注。醫療機器人的出現和應用,不僅能夠幫助醫生進行醫療診斷和輔助治療,還能有效的緩解醫療資源緊張等問題,不斷推動醫療行業朝信息化、智慧化、化方向發展。
兩大需求催生火熱市場
當前,按老齡化社會劃分標準,我國老齡化現象日趨嚴重,2016年老齡人口比重已占到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同時,我國傷殘病患人數也在持續上升,在這樣的趨勢下,不管是老齡人口和傷殘病患的增加,都對醫療服務產生巨大需求。
而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醫療服務成本、醫療資源、醫療技術水平、醫療保障制度等因素影響,我國的醫療供給能力在短期內很難快速提升到滿足所有需求,因此,緩解和解決供需不平衡的有效辦法之一,便是提高醫療供給效率,在這一方面機器人的效果顯而易見。
同時,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僅有20%左右的人對現有的醫療體系表示滿意,在生活和消費水平日漸提高,民眾健康意識逐漸加強的情況下,消費者的就醫觀念越來越傾向于醫療,醫療需求的增加,也成為催生醫療機器人的重要條件。
一方面供給端需要進行效率加強,一方面需求端訊號不斷釋放,兩方面的原因不僅共同呼喚著醫療機器人的出現,也為其發展帶來了廣闊的市場前景。
當前國內發展持續升溫
據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服務機器人市場占比中,醫療機器人遠超家用和公共服務機器人,以56%的比重成為帶動服務機器人增長的主要動力。醫療機器人在上的快速發展,以致于有人認為,到2020年其將成為繼工業機器人之后的第二大機器人市場。
而在我國市場上,醫療機器人雖然不像市場那么強勁,但同樣以40%的比重另外兩類服務機器人,實際規模達到5.2億美元且還在不斷擴大。
在企業方面,國內涉足醫療機器人的企業已經達到30余家,其中楚天科技和新松機器人已經上市,在今年上半年,已有近一半的企業完成了融資,總金額超過8億人民幣,另外一半雖未公布融資情況,但其產品廣布康復、手術、輔助、服務等多個細分領域。
自2015年以來,國家方面便相繼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系列文件,對醫療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做出了明確的規劃與指導,以支持并促進產業的快速發展。在企業、資本和政策的不斷加碼下,我國醫療機器人市場發展正在迎來持續升溫。
未來產業道路需這么走
不過目前,醫療機器人主要市場還集中在北美以及歐洲等國,我國市場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技術落地應用程度不夠,市場滲透率較低,未來要想將巨大的增長空間轉化為實際發展,還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是要加快技術突破。眼下,手術機器人、制藥機器人、外骨骼機器人幾種類型中,市場分別被美國、德國、日本企業所占據,我國長期借鑒國外技術經驗,只會與其差距越拉越大,因此,我國企業需要加強自主技術研發,讓技術逐漸走出實驗室,在市場化應用中尋求一席之地。同時,在機器人本體等方面,我國技術也存在明顯差距,這也需要行業發展中注重產學研政的結合,合力攻克技術難關。
其次是要加速價值普及。由于我國對醫療機器人具有嚴格的使用標準,出于安全性和穩定性考慮,國內醫療機器人產品很難能獲得應用,長期以往,國外產品根深蒂固,消費者對國內產品的認知度越來越低。因此,國內產品不僅只是從功能、成本等方面做出改進,更應該在價值普及上發出更強大的聲音。
當前,不少企業已經探索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在兼具功能的情況下以價格優勢從小城市打開市場,以此來沖破技術桎梏,破除市場壟斷,這不失為一種有意義的嘗試,未來醫療機器人的發展空間還很大,國產企業要想獲得崛起,這樣的探索不妨多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