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智造快訊】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相繼爆發,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取得了不小的進展。目前,以美、日為首的諸多國家都在積極發展人形機器人,市場前景頗受看好。不過,也有人對此表示不同意見,李開復就認為人形機器人恐怕很難盛行于世。
人形機器人發展獲青睞 能否普及應用有不同聲音
人形機器人,又稱仿人機器人,是具有人形的機器人。1886年法國作家利爾亞當在他的小說《未來夏娃》中將外表像人的機器起名為“安德羅丁”,就是一種人形機器人。近年來,隨著機器人產業的整體爆發,人形機器人發展也持續提速。
而近日人工智能機器人公司Hanston robotics研發設計的人形機器人索菲亞被沙特阿拉伯王國授予了公民身份,更是讓人形機器人發展迎來全新時代。
各國爭相投入研發
人形機器人集機、電、材料、計算機、傳感器、控制技術等多門學科于一體,是一個國家高科技實力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因此,世界發達國家都不惜投入巨資進行開發研究。日、美英等國都在研制仿人形機器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已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日本本田公司于1997年10月推出了仿人形機器人P3,新開發的新型機器人“阿西莫”身高120厘米,體重43公斤,走路方式更加接近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制出了仿人形機器人科戈(COG),能與人類進行交流,能對周圍的環境做出回應,并能協助人類完成許多工作。德國和澳洲共同研制出了裝有52個汽缸,身高2米、體重150公斤的大型機器人。
據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7)》,我國北京地區在人形機器人、操作系統等機器人核心關鍵技術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已初步建立較為完整的智能機器人創新鏈。包括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等在內的23家機器人領域重點科研院所為我國人形機器人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人形機器人市場前景可期
人形機器人主要的應用領域主要在于教育、零售、后勤和醫療等行業,現在兒童陪護機器人以及導診機器人、餐廳酒店的服務機器人等都有接近人類肢體造型,正向著人形機器人方向發展。
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到2023年,人形機器人的市場將會增長超10倍,預計在未來 6 年內市場規模有望超過38億美元。
目前,人形機器人主要市場以美洲為主,但是據預測,該行業未來快的增長率將出現在亞太地區。隨著中國和日本等亞太地區的老年人數量不斷增多,預計將采用更多的人形機器人來提供個人幫助和護理服務。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升級,人形機器人在模仿人類行為的能力上或許將會獲得提升,這有助于人形機器人市場的進一步擴張。而隨著科技創新的持續推動,這種能力可能會不斷提高。
不同聲音值得關注
雖然人形機器人發展迅速,應用前景頗為廣泛,但是就目前來說仍沒有實現大規模普及,在技術層面和安全性上也有待突破。日前,李開復也就人形機器人發表了看法。
李開復表示,打造機器人并不一定非要長得像人。舉例來說,工業機器人就是在巨大廠房或配備了智能升降機的倉庫中工作的家伙。商業機器人的形式和用途則更為多樣,它們看起來可能就像一排攝像頭,或者就是一家自動商店。
雖然研發人形機器人一直是機器學家和人工智能科學家的夢,不過我們與人工智能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們能創造,而AI只會優化;我們有感情,而AI則鐵石心腸;我們具備常識判斷能力,而AI只會從特定領域的大數據獲取運作模式。因此,以現在的制造技術所謂人形機器人太難了,即使造出來了恐怕也難以達到人類的期望值。因此這種機器人恐怕很難盛行于世。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