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本站原創】在智能制造發展不斷提速的形勢下,傳感器市場也進入了快速增長的新階段。如今,隨著智能化、數字化理念滲入各行各業,智能傳感器也占據了傳感器市場整體規模的“大半江山”。未來,在政策、市場等利好加速落地的大好形勢下,智能傳感器行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值得期待。
智能傳感器市場增長迅速 行業迎來發展機遇期
隨著智能制造、工業自動化發展成為主流,作為信息時代感知核心的傳感器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良機。近年來,傳感器品質不斷升級、應用范圍持續拓展,市場增長態勢顯著,未來發展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傳感器發展漸趨智能化
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檢測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
根據傳感器的基本感知功能可分為熱敏元件、光敏元件、氣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濕敏元件、聲敏元件、放射線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類。
隨著在技術層面獲得持續突破,傳感器在科技、生活、經濟等領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物聯網等前沿科技大爆發的背景下,傳感器的更新發展也逐漸向智能化、微型化、數字化、多功能化、系統化、網絡化發展演進。
如今,各類智能傳感器已經實現大規模應用于部署,廣泛覆蓋于智能工業、智能安保、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醫療等領域。
智能傳感器市場發展迅速
在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展、智能化潮流持續推進的過程中,智能傳感器的市場需求也增長迅速。近年來,傳感器市場規模逐年擴張,2016年市場規模超1700億美元,增速突破28%,在此形勢下,智能傳感器市場也急劇增長。
亞太地區是智能傳感器發展為迅速的地區,人工智能發展迅猛的中國市場更是備受矚目。據統計,我國2015年智能傳感器的市場規模約110億美元,占國內傳感器市場總體規模的70%左右,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有望達到150億美元。
業內人士認為,在智能制造等實體經濟站上風口的歷史性機遇下,智能傳感器市場的發展必將勢不可擋。而智能傳感器市場的爆發,從側面來說,也將有助于推動工業、汽車電子、通信電子、消費電子四大傳統市場的全面發展。
智能傳感器行業前景廣闊
近年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行業發展迅速,“互聯網+”與物聯網發展也持續深入,從汽車到農業、物流、醫療和娛樂等,智能化趨勢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主流。智能傳感器作為提升各類科技產品感知功能的核心器件,行業發展前景也越來越廣闊。
如今,智能傳感器行業儼然已經成了世界各國在高新技術發展中的主要競爭領域,大有成長為21世紀新經濟增長點的趨勢。而我國智能傳感器行業在機器人等新興行業市場規模增長帶動下,繼續保持穩步發展。
對于我國智能傳感器產業如何進一步發展,工信部電子司副司長彭紅兵此前曾表示,《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年)》已經由部長辦公會正式審議通過。《指南》涉及新型智能傳感器發展,面向消費、汽車、工控、健康醫療等重點行業示范應用,建設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等任務。
未來,在國家支持、引導政策加快落地,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同步增強,核心技術提升不斷取得新進展的情況下,我國智能傳感器行業有望迎來加速成長,在國內外市場贏得更好表現。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